一、制定工作预案。学校须建立校(园)长负责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成立传染病预防控制组织机构,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并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晨午检、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复课证明查验、通风消毒等各项制度。
二、加强人员管理。学校要加强校园出入人员的管理,禁止无关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特殊情况须佩戴口罩,并做好登记工作。落实全员健康状况排查,要充分用好开学前这一窗口期,每天联系掌握每一位师生员工(含临时工作人员)及其家人的健康状况,指导要求全体师生员工居家隔离两周,并做好记录。精准摸排往来重点疫情防控地区和密切接触确诊、疑似病例的师生员工,逐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疫情源头管控。如发现有发热、咳嗽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要第一时间到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配合做好追踪和排查等工作。
三、开展防控宣教。开学前,学校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手机短信等方式,组织全员培训,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和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发送告家长书,宣传防控知识,加强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引导家长支持配合。
四、安排临时课表。在疫情防控期间,执行临时作息时间(见下表)和临时课表。
如到校时间早于规定时间或在校时间长于规定时间的,须按管理权限由学校向主管部门报批。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错时放学。幼儿园每日入园时间不早于8:30,离园不迟于15:40,要求家长错时接送。特殊教育学校参照全日制普通中小学作息时间执行。此间,学校一律不提供课后延时服务,走读生一律不在学校上早晚自习,大课间不得集中开展全体学生参加的剧烈运动(含集体跑操)。
学校根据临时作息时间,可适度调整课时长度,优化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制定临时课表,开齐开好各类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
五、准备留观场所。每所学校必须设立符合疾控部门要求的留观室,但不得安置在学生集体宿舍和校医室。
六、体温监测准备。要准备充足的红外测温仪等医务物资。落实晨午检制度,设计好全校师生员工每日两次监测体温登记表,并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演练。要求家长在学生上学前进行体温监测,正常方可入学。学校在大门等出入口设置多通道再测体温。做好发现体温异常处置预案。
七、做好校园消毒。学校要提前做好消毒物品储备和消毒人员业务培训。安排好开学后每日两次对教室、办公室、阅览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消毒工作要由专人负责,科学安全规范使用消毒用品。
八、规范食宿管理。疫情防控期间,除住校生外,原则上不提供学生就餐服务,提倡学生回家就餐。要提前做好住校生就餐安排,做好设施设备维护,严格食材进货渠道和过程管理。严格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餐厅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须居家隔离两周、身体无异常,且经岗前防疫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参加工作。认真做好餐厅和宿舍清洁消毒工作。做好疫情期间住校生管理预案,强化住校生卫生知识培训和习惯养成,落实晨午两次检测体温,加强就餐就寝管理。晚自习要分散进行,避免人员密集。
九、完善医务保障。学校在储备充足防疫防控物品和物资的同时,要配足医务保健人员。医务人员不足的学校,可聘请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或有医务专业能力的家长志愿者来校协助工作,加强科学化、专业化防控。
十、整治卫生环境。各地各校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卫生环境整治,利用开学前时间加强校园内教室、办公室、宿舍、餐厅等师生集聚场所及厕所、洗漱间的保洁和消毒,彻底清理卫生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