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市委教育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扩大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部署要求。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局机关各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学习会。
会议指出,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全市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当前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建设教育强市、打响“学在淮安”品牌的高度重视,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坚定决心,为全面建设教育强市提供了务实举措和方法指导。
会议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要以更高的站位凝聚共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对淮安殷切嘱托,全面、准确、深入领会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奋力推动淮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要以更实的举措精准施策。筑牢“高峰”“高原”矩阵,坚定不移推进县中振兴。积极承接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县中振兴试点项目,开展教育名城名校名校长对标行动。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培养工程。实施普通高中市带县、强带弱“双带”行动,推进教师教学教研“三教”精准协同。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初高中贯通培养,完善优绩优酬、优教优酬的评价机制,形成“既要淮中、又要县中、还要全中”的县中振兴淮安模式。总结推行县中振兴经验做法,全面夯实义务教育质量基础。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立足幼、小、初、高联动“渡峰”,建立教师跨区域、跨学段、跨学科调配政策机制。推进“名校+新校(弱校、乡镇校)”和九年制、十二年制一体化纵向办学等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系统提升教育支撑功能。聚焦“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10个,现代产业学院40个,引导相关职业院校开设智能制造管理、智能设备运行维护等紧缺专业,持续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淮就业率和留淮率。完善服务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赋能。聚焦立德树人,校家社协同培养拥有“四个自信”孩子。扎实推进“五强学校”建设,开展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严格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正向激励和典型选树。办好校园餐治理提升、留守困境儿童寄宿制服务、托幼一体化等教育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润心”行动,研制出台《关于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育人联盟一体化、精品思政课程建设一体化和全域研学一体化,加快构建“一核双特多辅”的思政课程体系,打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思政育人区域品牌。
要以更严的责任推动落实。聚焦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实施台账管理,倒排工期,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在巩固现有优势、厚植发展根基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内涵提升,激发办学活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会上,组织人事处、发展规划与财务审计处、中教处、教研室等处室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