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教育局 教育新闻 教育要闻
“2023年淮安教育十大新闻”揭晓
时间:2024-01-22  来源:淮安市教育局  作者:

        2023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聚力县中振兴关键突破口,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优配置、强队伍、提质量、育人才,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6项成果获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两个案例获评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儿童剧《新安旅行团》(校园版)获广泛好评;《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中国教育报》两次头版头条等多次推介我市立德树人经验做法。

        新年伊始,回首凝望,总有一些瞬间,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那是你我并肩同行、砥砺奋斗的印迹,是淮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见证。市教育局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筛选产生了“2023年淮安教育十大新闻”。

        一起来看看吧!


01牢记殷殷嘱托,积极凝创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淮安范式。

1.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我市少年儿童中引发热烈反响.png

        6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推出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讲话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听取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汇报后强调: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淮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回信和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重要指示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拟定实施方案,积极凝创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淮安范式。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人民网首页头条、《中国教育报》两次头版头条等多次推介我市经验做法。

 

02市委常委会主题教育调研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市委教育工委着力答好“三张卷”,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2.jpg

        市委书记史志军、市长顾坤赴基层学校开展主题教育实地调研。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教育工委根据市委部署,牢牢扛起主体责任,坚持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结合主题教育开展以县中振兴为引领,围绕答好立德树人、优质均衡、尊师重教“三张卷”,重塑让群众更有自信心的学在淮安品牌,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以主题教育促进党建提升,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截至2023年12月底,改革到位率88.2%,超额完成省定阶段性目标。创成省级中小学校 “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8个。《新华日报》报道工委主题教育经验做法,《淮安日报》两次刊发工委分类整改做法和先进榜样事迹,市委主题教育简报6次刊发教育系统做法。

 

03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明确以县中振兴为引领谋划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3.jpg

        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10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关于推进县中振兴的意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明确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时间表、路线图,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市教育局按照大会决策部署,围绕“凝聚建设合力”“筑牢队伍根基”“突出质量核心”“强化组织保障”4个主要方面,细化分解《关于推进县中振兴的意见》10项重点任务,主动会同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履行责任,市县两级设立7400万元的县中振兴专项资金,建立充实相关教育发展基金,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配套出台“1+5”系列文件和方案,坚持“教师、教学、教研”协同发力,有力推动县中振兴全面提速。

 

04市委书记史志军寄语全市教育工作者:永葆教育热情、淬炼育人本领。

4.jpg

        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市委书记史志军到学校看望慰问教师代表。

        9月8日下午,我市举行庆祝第39个教师节系列活动。市委书记史志军到学校看望慰问教师代表,并出席全市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史志军寄语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永葆教育热情、淬炼育人本领,全力打造全国红色资源育人高地,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体现拥护“两个确立”的坚定自觉。


05全市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出台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激励措施。

5.jpg

        市域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等三类10个产教融合项目揭牌。

        12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大会。会议对《关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作解读,并为市域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等三类10个产教融合项目揭牌。市长顾坤在讲话中强调,要聚焦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深化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为主方向,推动产业、专业、企业、就业“四业”联动协调发展,通过3至5年努力,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到80%以上,五年制高职毕业留淮率85%以上。市教育局制定落实职业教育大会精神11项重点任务分解表和《<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奖补政策实施细则》,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加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06全面推进“三进三提三知”工作法,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网络。

 QQ截图20240122095135.jpg

        开展“家访”“倾听一刻钟”等活动。

        全面推进“三进三提三知”工作法,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是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润心工程、暖心工程和安心工程。全市教育工作者聚焦重点环节,积极开展“四必访”“五关注”“倾听一刻钟”等活动,通过普遍开展以“进课堂、进家庭、进重点场所(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提学生姓名知家庭情况、提日常表现知思想情况、提兴趣交往知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三提三知”活动,拉近老师、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距离,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着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合力培养真正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07出台关爱激励教师的若干措施,盱眙县仇集中学教师吴凯被推荐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7.1月30日,在家中,“山爸”吴凯、“山妈”丁德芳和“山娃”们拍摄全家福。_副本.jpg

        2023年1月30日,“山爸”吴凯、“山妈”丁德芳和“山娃”们在家中拍摄全家福。

        出台《关于关爱激励教师的若干措施》,从弘扬尊师重教风尚、优化职称评聘和人才招引机制、设立人才专项奖励、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等9个方面加大教师关爱激励。举办校园长培育工程等高层次等教师研修项目,完成市级以上教师培训1.8万人次。盱眙县仇集中学教师吴凯被推荐为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淮安市实验小学校长陈广东入选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刁玉萍、李丽获评苏教名家培养对象。20人获评省教学名师、26人获评正高级教师、10人入选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7人入选2023年度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08新增1.92万个学位,上新19所学校!狠抓教育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8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改造提升任务全部完成.jpg

        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改造提升任务全部完成。

        2023年,我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9所,均已达到主体工程竣工及以上阶段,完成年度投资10.3亿元,新增学位1.92万个。实施“明眸工程”,改造提升145所学校3456口教室照明系统。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各学段学生进行资助,完成2023年全年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平台申请、材料收集、汇总、上报、发放工作,共资助7.49万人,投入经费1.14亿元。深入推进宁淮教育合作,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南京6所名校与江苏省涟水中学、江苏省清江中学、江苏省金湖中学、江苏省盱眙中学、江苏省洪泽中学、江苏省淮州中学结对共建,努力打造优质高中群体。


09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新突破。

9我市成功承办省职业院校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jpg

        我市成功承办省职业院校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

        深入实施小学教育“八项培育”、初中教育“九项举措”、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十项行动”,以教育综合改革引领教育质量持续提升,6项成果获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位列苏北五市第一。在2023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中职学校代表队共获得16金52银92铜,奖牌总数和积分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1金2银1铜,取得新的突破。在2023年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我市36支教学团队参赛,获2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获奖率全省第二,积分排名全省第六,苏北第一。全省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总成绩位列全省第四。


10大力推进“双减”工作,两个案例获评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

10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实验小学-”扬沙为画 巧绘童心“.jpg

        扬沙为画 巧绘童心,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我市在全省首家完成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培训机构在全国监管平台注册率和完成“开通支付”率均居全省第一。创成3所省“双减”示范创建学校,《淮安“人大+纪检”监督“双剑合璧” 助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走深走实》《构建“四个一”机制推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监管》获评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我市在全省“双减”两周年座谈会上交流经验做法,在全省校外培训监管工作培训班作专题授课。省政府教育督导委通报表扬我市工作成效,教育部指导组高度肯定我市工作“走在了全省和全国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