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县中担使命 提质增效启新程
淮阴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 姚端端
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为淮阴区明确了新时代的职责使命,我们将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质增效,扎实推进淮阴教育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深刻领会,把握县中振兴核心要义。淮阴区将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坚定发展信心,明确提升路径,以县域高中振兴为引领,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淮阴教育。二是聚力攻坚,筑牢教育教学质量根基。重塑人才培养主阵地,以“生本导学课堂”3.0版为引擎,深度推进教学改革,打造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范式;布局人才培养新战略,积极构建“2.5+3.5”初高贯通培养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根基;将主动融入全市“双带”计划,深化校际合作与初高中贯通培养,提升办学品质与育人水平。三是狠抓落实,确保会议精神落地见效。将强化认识,迅速动员部署,细化管理举措,严格落实“五项规范”,扎实推进“润心”行动。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促进师德师风与专业能力双提升,引领广大教师不负人民的期望和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服务,担负起加快淮阴教育振兴的时代重任。
深学笃行担使命 改革创新促发展
全力推动洪泽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洪泽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叶顺亮
全市教育大会系统擘画了淮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洪泽区教育系统将切实把大会精神转化为务实行动和实际成效,以“闯”的精神破题开路,以“新”的机制激发活力,以“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努力谱写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一是在优化资源配置上持续发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深入推动“校联体”和城乡教育集团建设,完善“总校+分校”“名校+弱校”办学机制。健全教师“区管校用”管理模式,推进优秀校(园)长、骨干教师有序流动和科学调配,实现师资共享、均衡发展。二是在扩优提质上聚焦重点,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事业根基。坚持以“一校一特色”为抓手,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推动基础教育从“普惠均衡”向“内涵优质”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县中振兴,支持洪泽中学、洪泽湖高级中学特色发展和品质提升。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省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是在队伍建设上强化支撑,筑牢教育发展的人才根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妥善做好富余教师转岗分流工作,加强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育,补足配齐紧缺学科教师,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育人能力。
爱国荣校 守正创新
在全市县中振兴大局中作出新淮贡献
淮安市新淮高级中学党委书记 郇琦
全市教育大会发出了重塑“学在淮安”品牌、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动员令,锚定了新目标,增添了新动力。新淮高级中学将以大会精神为引领,以“爱国荣校 守正创新”为价值导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新淮高中。一是学校发展上,处理好“守正”与“创新”并重的高质量发展方法论,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漂移、提升办学品位不漂浮、戒骄戒躁沉心办学不飘然,努力实现“一年更比一年好”“出口要比进口好”的质量追求。二是学生发展上,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全面素质、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卓越发展,在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时代脉搏,让家国情怀成为新淮学生的情感底色。三是教师发展上,始终遵循“教师发展优先”逻辑,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进一步强调全面发展观念、推进干部梯队建设、建强教师发展平台、优化考核评价制度、加强人文关怀,加快建设“传承有序、活力充盈”的优秀师资队伍。下一步,新淮高中将科学制定学校“十五五”规划,不断强化质量底色、发展学校特色、绘就鲜明的教书育人成色,在全市县中振兴大局中作出新淮贡献!
全面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神
奋力谱写淮州中学发展新篇
江苏省淮州中学党委书记 李伟伟
全市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为淮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江苏省淮州中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大会部署要求。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奋斗共识。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凝聚起全体师生积极投身县中振兴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二是把握发展机遇,勇担时代使命。学校将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打造特色课程体系与高效课堂模式,以荣获“市委、市政府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先进集体”荣誉为强大动力,坚定不移推进县中振兴,持续擦亮“学在淮安”教育品牌。三是弘扬楷模精神,建强教师队伍。学校将以江苏省教学名师和市委、市政府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为榜样,推进队伍建设,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建强“三名”队伍,推动“三教”协同。四是扛起教育使命,提升办学品质。学校将积极对接并深度融入市“双带”计划,持续深化校际合作,推进初高中贯通培养,全面提升办学内涵品质与核心育人效能,为全市县中振兴和教育强市建设注入更多淮州动能。
推进产教融合 提升服务发展贡献度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林以猛
全市教育大会为新时代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明确了实践路径,尤其为职业教育立足类型特征、服务地方需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市高职校将以大会精神为引领,紧扣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不断提升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一是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创建“党员先锋号”“党员先锋岗”“四强”示范支部,扩大“七色花‘伴’”品牌影响力。统筹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质效,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二是提升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聚焦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加强结构调整,形成以现代制造五年制高职为主体的专业格局。加强校企合作专班、产业学院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推进“校企双进”,增进学生本地就业信心,不断提升本地就业率。三是数字赋能教学改革。贴近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接岗位标准,提升教学质效。加强人工智能应用,一体推进精品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数字化课堂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四是加强产学研教结合。服务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完善科研工作机制。加强校企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横向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立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加强教学成果培育、应用和推广。
坚定不移走好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淮安小学校长 丁丰
全市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方向、凝聚了共识。作为全市基础教育窗口学校,淮安小学将更加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一是强化立德树人砥砺品格。持续深化思政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淮安地域文化和恩来精神与校园、班队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发挥“娃娃小讲坛”德育品牌育人功能,努力培养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二是坚持五育并举提升素养。坚持德育为先,强化学生品德习惯养成教育,深化“润心”行动,细化课程与社团活动,实施“1+6”节日成长课程,让学生在品格塑造、心理健康、学习品质、科学素养、艺术修养和劳动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聚焦三教协同夯实质量。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培养顺应时代需求的作风正、干劲足、理念新、素养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抓牢教育教学主业,聚焦课堂改革,强化教学日常,夯实质量根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锚定评价改革,强化命题革新,聚力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锚定全市教育大会精神
聚力淮阴教育提质增效
淮阴区教育体育局中教科科长 张爱宝
全市教育大会为淮阴区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为淮阴区教育发展既提出了目标指向,又提供了实现路径,既切中肯綮,又鼓舞人心。在具体落实上,一是优化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加大考核经费投入力度,突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集团办学成效、教研成果转化等指标,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二是提升集团办学成效。进一步优化高中2个办学集团、初中4个办学集团,高中集团发挥“三级教研体系”和“核心备课组”作用,初中集团以集团核心校为引领,以项目化活动为抓手,以考核评价为激励,促进初中优质均衡发展和质量整体提升。三是深化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继续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初高中贯通培养,在研教研学、创新思维、科学素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学在淮安”品牌塑造贡献淮阴力量。四是聚焦“三教”改革创新。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融学课堂”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开展“问题即课题”教研活动,在严谨生动的教学教研实践中,培养好教师,提升教育质量。
聚焦研训提质 赋能教师成长
涟水县教师发展中心初中研训科科长 嵇峰
市委史书记在全市教育大会上指出,“必须把牢教师队伍这一核心力量,更加突出高素质专业化导向”,让研训工作者深刻体会到肩负的使命之重、责任之艰。立足大会精神,我们将重点从“四项举措”发力,同步锚定“三大改变”目标,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一是深化课堂改革。推进“融学·水韵”教学模式,开展新教材培训、青年教师优课评比、名师展示等活动,系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二是开发特色课程。依托涟水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语文实践课程,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落地见效;三是构建四级教研体系。通过大教研、片教研、真教研、微教研联动机制,形成“县有智库、片有主题、校有特色”的教研新格局;四是加强质量监测。强化初中学科质量监测与教学指导,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在推进 “四项举措” 的基础上,我们将全力推动 “三大改变” 落地见效:一是推动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实现新提升,激发教师自主成长的内生动力;二是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持续提高课堂育人实效;三是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呈现新面貌,为彰显全市教育 “象征意义” 贡献研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