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硕果盈枝;教育盛会,擘画未来。在庆祝第 41 个教师节之际,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深刻阐明 “以高质量教育厚植幸福平安底色、支撑高质量跨越发展” 的核心要义,为淮安教育锚定了 “重塑‘学在淮安’品牌、建设教育强市” 的新航向。为推动大会精神落地生根、见行见效,“淮安教育发布” 特开设 “学习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神” 专栏,集中展示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及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感悟、实践思考与落实举措,通过一个个鲜活的 “教育答卷”,凝聚起建设教育强市的磅礴力量,共同书写淮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精耕细作抓落实 笃行实干谱新篇
清江浦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陈金奇
全市教育大会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清江浦区将认真学习大会精神,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奋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学在清江浦”品牌。一是深学细悟,准确把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清江浦方位”。坚持“以家长诉求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为追求”,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全面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争创国家级普及普惠示范区;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实施“名校攻关”“本一保苗”等项目,努力实现县中振兴突破起势。二是聚焦重点,系统谋划谱写教育强市的“清江浦路径”。提升紧密型集团化办学质量,出台《清江浦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方案》。加大教师交流力度,有序改善教师学科、年龄结构,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与淮阴中学、衡水中学等省内外名校合作,打造“家门口的名校”。三是实干争先,积极探索教育提质增效的“清江浦实践”。推进“五强学校”建设,开展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强化家校社协同,培养拥有“四个自信”孩子。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激发教育内生动力。
向高而攀 以质致远
聚力推动盱眙教育走前列再提升
盱眙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刘 军
市委史书记在全市教育大会讲话中提到“县中振兴”“立德树人”“改革创新” 等关键词,为我们破解教育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本次大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向高而攀、以质致远,聚力推动盱眙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前列再提升。一是聚焦重点创新突破,助力县中振兴再攀新高峰。坚持把县中振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体制机制改革、教育经费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创新培养等持续发力。进一步拓展初高中联合培养路径,推动盱眙中学建设省高品质特色高中,马坝高中与南师大共建体育特色校等。二是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实现优质均衡水平新跃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逐步推广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集团化办学,积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努力为县中振兴输送更多优质生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校车服务水平,提高校园餐供给质量,办好“眙校亦家”寄宿制学校。持续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关爱活动,守牢学校教育安全底线。
坚持做示范 坚定挑大梁
江苏省清江中学党委书记 陈欣
全市教育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淮安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擘画蓝图。江苏省清江中学将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牢扛好“县中振兴”旗帜、服务新时代淮安发展上作表率,回答好“教育强国,清中何为”的时代命题。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持续擦亮省级党建文化品牌项目“党员导师连家校,精准关爱护成长”,推进“润心”行动;二是推动五育融合,深入开展“体悟养德工程”,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三是推进课程建设,精心打造“五韵”融学课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四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化与“中学生英才计划”平台以及高校的合作;五是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建设好“思政荣光”“四有”好老师团队和五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全面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六是加强内涵发展,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释放教育“新质生产力”;七是擦亮国防教育品牌,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八是加强“三教”精准协同,以更加优异的办学业绩为打响“学在淮安”品牌作出清中应有的贡献。
承百年校脉育时代新人 以大会精神谋学校发展
江苏省淮安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于敏
全市教育大会上,史书记与江厅长的讲话为淮安教育锚定航向,让我们既感振奋,更知重任在肩。大会提出以“县中振兴”引领基础教育提升,为学校发展指明路径。淮安中学将以大会为新起点,坚定“立德树人”初心,传承百年校脉,践行“五育并举”,把“四个自信”培育融入课程与活动,推动德、智、体、美、劳协同育人,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涵养担当。围绕“县中振兴”目标,学校将精准破局,深耕“三教”协同改革,探特色发展之路,确保学生 “出口优于入口”;优化管理、强师资建设,以教研研讨、校际合作提质,借外力促内生发展。未来,学校还将从六大维度全力攻坚,即建“学习型”教师团队、推“互助式”学生小组、搭 “教研式”校联盟、构“生涯规划”课程、深“五动融学”课改、寻“减负增效”路径,全力打造品牌校园、快乐学园、幸福家园,为重塑 “学在淮安” 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淮安中学力量。
把握机遇 乘势而上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江苏省金湖中学校长 张厚林
全市教育大会让我深刻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县中振兴”的高度重视与坚定决心。大会提出“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深化结对帮扶”“完善教科研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为县中振兴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我校将紧紧围绕大会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做好金中答卷。一是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办学品质。对标省内外一流高中,深化精细化管理,突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办好六年一贯制创新班,拓宽小初高联合培养路径,强化与市内优质高中的结对共建,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深化教学改革,激发教师能量。用好“县中振兴专项资金”等支持政策,完善教师激励与保障机制,优化师资队伍。加强与北大团队合作,推进“三名工程”建设,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七学课堂”改革,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三是统筹资源配置,促进协同育人。顺应生源变化趋势,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用好强基计划,争取农村专项计划,拓宽学生成才通道。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协同联动,扎实做好“润心”行动与校园安全工作,以人为本,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新时代青年。
聚焦县中振兴 夯实育人根基
淮安市范集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刘大忠
全市教育大会为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史书记的讲话深刻阐释了“学在淮安”品牌的丰富内涵,强调“必须把牢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紧贴家长诉求推动教育整体提质”。江厅长对淮安教育发展成果的肯定和对下一步工作的指导,为我们注入了强大信心。作为一所普通高中的校长,我清晰感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重教兴教的鲜明态度,并认识到必须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牢县中振兴这一关键环节,落实好“一年要比一年好、出口要比入口好”的要求,在县中振兴大局中找准定位,积极作为。范集中学必定凝心聚力,多措并举,践行使命担当:一是践行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扎实推进“五强学校”建设;二是强化提质增效,聚焦融学课堂,践行“导·疑·探·固”教学范式;三是实施错位发展,构建“素质+特长”培养模式,推动多样特色发展;四是坚守“鹏梦”文化,弘扬“感动”教育,拓展德育广度和深度;五是建设书香校园,打造诗词特色学校,丰富文化育人路径。
守职教初心 四“紧”发力助地方发展
淮阴商业学校校长 茆仁忠
作为职业学校的校长,我深入学习了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我们将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持续打造“五彩全纳”“三全育人”德育品牌,努力培养积极、自信、阳光的现代职业人;紧贴家长诉求这一核心关切,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精准对接学生升学就业需求,真正办好人民群众满意职业教育;紧握服务发展这一重要使命,对接淮安“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强化横向课题研究,推动发明专利转化,积极支持淮安“创新之核”建设;紧促育人模式这一关键突破,持续拓展育人路径,强化与淮安地方企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企校一体,三对接三同步”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以精准教研赋能义务教育提质
淮安区教研室主任 姚贯军
9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市委史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鼓舞人心、激励人心。大会强调,以县中振兴引领带动义务教育全面提升,还印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可见,要想县中全面振兴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尤其要整体提升义务教育的教学教研质效。淮安区教研室将全面贯彻《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落实《淮安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年”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强化集体备课,创优“1+3+N”备课组,聚焦“学生学习”,增加教学针对性;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推行“融学课堂”,落实“301515”要求,实现提质增效;优化监测体系,实现考试制度化与系统化,促进区域质量监测升级;推动科研赋能,鼓励“课题进课堂”,以实证研究助力教学改革与质量攻坚;同时,开展“数智赋能智慧评价”“城乡结对互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交流。
赓续百年育人初心 承接时代教育新篇
淮安市实验小学校长 方彬
庆祝第41个教师节之际,淮安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为淮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指明前行的方向。作为一所百年名校的校长,我深感振奋,又觉重任在肩。“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凸显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深层逻辑。淮安以县中振兴引领基础教育均衡,以 “四个自信” 培育为核心构建育人体系,既回应了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也锚定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划的重要历史节点,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底蕴的名校,我们既要赓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更要锚定时代坐标,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行动,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命题。一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在课程体系中融入淮安地域特色,推动“三新”落地课堂,补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短板;二是强化校家社协同机制,将“健全协同育人”的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三是紧跟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利用现代技术赋能教学,以评价改革为杠杆,提升教育效率与质量,让“学在淮安”品牌既有历史厚度,更具时代活力,真正实现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双向赋能。
“三聚力”全盘谋划 “三着力”全面提升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党委书记 唐玉辉
全市教育大会为淮安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新方位、指明新路径。淮师一附小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本位、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校园安全为保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运作,努力为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是聚力服务全市教育发展大局,着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做到“三个持续”,即持续追踪国内顶流名校办学成果,不断涵育学校发展新动能;持续深化本真教育研究内涵,不断提升“三新”背景下学生发展新境界;持续优化学校管理理念方法,不断探索学校发展新路径。二是聚力追求全校教学研究质量,着力提升教育教学境界,努力做到“三个牢固树立”,即牢固树立立德树人使命,全力打造思政精品课,推动全学科课程思政;牢固树立“以学为本”立场,聚焦思维方法培育,全力提升全学段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校家社协同”理念,润心护航助力,全场域形成家校合力。三是聚力强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增加团队凝聚力,努力实现“三个聚焦”,即聚焦真实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升为着力点,确定校本研修主题内容;聚焦学生立场,以学生的真实发展需求为导向,破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堵点痛点;聚焦成长成果,以师生行为转化和成果表达为重点,推动教师综合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