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教育局 教育新闻 教育动态
奋力谱写教育强市崭新篇章
时间:2025-09-16  来源:淮安市教育局  作者:

        9月10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对淮安殷切嘱托,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部署,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作出系统部署要求。全市上下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本次大会精神,奋力推动淮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重塑“学在淮安”品牌,谱写教育强市崭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县中振兴为关键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驱动,形成了更具淮安特色的育人体系,夯实了县中振兴的现实基础,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更趋均衡,教育服务发展实绩更加显著。这些阶段性成果的取得,体现了市委市政府谋划教育发展思路之科学、推动教育发展行动之有力,也为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向未来,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推动教育整体提质中办好人民群众满意教育,在放大教育综合功能中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以此重塑“学在淮安”品牌,奋力谱写教育强市崭新篇章。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但只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将本次大会的部署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学在淮安”品牌一定能够越叫越响,教育强市建设一定能够展示出更加生动的现实模样。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上探索更多淮安经验。要利用好淮安红色资源,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在淮安”的品牌效应。要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将淮安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直面短板的勇气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将县中振兴列入“四件大事”重点重抓,引领带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精进。我们要围绕“一年要比一年好、出口要比入口好”要求,聚力深化教学教研教师“三教”改革创新,全面夯实基础提升水平;加快补齐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短板,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好大学;统筹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快形成科技、人文、体育、艺术等多样化特色发展格局,更好满足群众教育需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云激荡,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教育作为科技、人才的共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大会提出,要重点抓好服务产业工人、高层次人才“两支队伍”建设和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两个创新”融合。这一部署要求既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也是高等教育在赋能淮安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在淮各高校院所要紧扣淮安发展所需、市场主体所盼,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等方面相向而行、共同发力,努力实现地方、企业和学校、人才多方共赢,使高等教育成为淮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使在淮高校在赋能淮安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内涵和层次的新提升。

        教育强市建设,需要以改革破题、以开放破局、以创新制胜。这几年淮安教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归功于改革创新,下一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同样仰赖于改革创新。揆诸当前,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着重整治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用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引领教育发展;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和逐步缩小校际差距两手抓,有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潮流,提高教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以教育数字化新突破推动淮安教育增创新优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锻造一支师德师风过硬、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淮安孩子之福,是淮安家长之幸,是淮安教育之本。市委市政府选择在第41个教师节召开本次大会,释放出尊师重教的鲜明信号,表达了对全市教师队伍的殷切期待。本次大会不仅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专业素养提升,而且明确提出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就是要造浓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让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为国家、为淮安培养更多人才。这是本次大会的部署,也是淮安人民最热切的期盼之一。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重塑“学在淮安”品牌、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行动起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奋力推动淮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教育强市崭新篇章,为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义”贡献更大力量!